第十一节 白水黄泉路 风陵镜像标
2023-12-18 08:33:32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第十一节 白水黄泉路 风陵镜像标

我们从被尊为“黄帝部族”的生存活动轨迹,与推行“曆日記載法”的由疎属山,经黄陵、白水、风陵渡进入中原的最佳线路历程上,即可推理判断出,其就是在黄河流域内繁衍生息的“溯源回归者”。

“黄河”二字的组合出现,最早见于北魏·郦道元《水经注》:“《山海經》曰:昆仑墟在西北,河水出其东北隅。《爾雅》曰:色白,所渠并千七百,一川,色黄。《物理论》曰:河色黄者,众川之流,盖浊之也。百裏一小曲,千里一曲一直矣。汉大司马张仲《議》曰:河水浊。清澄,一石水,六斗泥。而民竞引河溉田,令河不通利。至三月桃花水至,则河决,以其噎不泄也。禁民勿复引河。是黄河兼浊河之名矣。”此段中已很清楚地说明,之前包括《山海經》、《詩》中对“黄河”仅称其为“河”,就是“续连程变、延连归生围绕”的意表,并没有“大理、無定”类的定意前加,“黄河”称谓始于北魏。

《史记·天官书》称“鬥爲帝车”,这个“帝”,就是后人尊敬而将“真武祖始”称之的“黄帝”,黄帝又被变称为轩辕。“軒轅”本意是“轮转天干(軒)轮转大地围绕、阳程沿归承变(轅)”。“軒轅”在《山海經》中有“軒轅之臺、軒轅之國、軒轅之丘、軒轅之山”等组合的表达,就是对“轮转天干(軒)轮转大地围绕、阳程沿归承变(轅)接连(之)开始辖统界程(臺),轮转天干(軒)轮转大地围绕、阳程沿归承变(辕)接连(之)圈围延落归沿绕续(國),轮转天干(軒)轮转大地围绕、阳程沿归承变(辕)接连(之)界变承轴延续(丘),轮转天干(軒)轮转大地围绕、阳程沿归承变(辕)接连(之)延分突出(山)”的意表。山东省嘉祥县武梁祠汉代石刻画像中,有黄帝端坐在北斗云车之上,正在向一批前来迎接他的臣民进行讲演之画图。其实,这幅画记实体现了宣讲“曆日法”的盛况,后人沿变为对社会结构的理想企盼,即如《论语》中:“子曰:爲政以德,譬如北辰,居其所,而众星拱之。”于是,天上的星辰,这七颗神秘的眼睛,被人尊为神圣的北斗星君,七颗星也有了庄重的名称:天枢、天璇、天玑、天权(四星为斗)玉衡,开阳、摇光(三星为柄),其中天枢与天璇两星的连线永远指向北极。此是春秋后星象家们的观查研究成果,他也意表了被尊为“黄帝”的部族始于中原范围的北方。

首位率领部族推行“曆日記載法”的首领在黄陵去世后,其接替者继续率领部族完成开创新的世界、开启人类文明历程的伟大事业。从黄陵向黄河转向东流处的风陵渡镇,沿途的“白水”距离黄陵也不足百公里,历史意义地在此留存、流传下了“黄帝部族”推行“曆日記載法”的时空信息链证。白水留存、流传下“蒼頡以鳥痕獸跡造字”的传说和“蒼頡墓”、“蒼頡庙”等后人纪念所为的证据。其实,“蒼頡”二字也是在“王朝”诞生以后,人们对创造出文字、发明并推行“曆日記載法”部族首领的、偏重于造字功绩的、追溯性组字记载传说。我们完全可以这样推断:凡有推行“曆日記載法”遍及过的主要地方、或有其部族首领去世而葬之地,人们大都追溯性建有“蒼頡墓”、“蒼頡廟”纪念祭拜,“白水”则是首起处。“白水”二字乃“阳程绕界(白、陽間)轴生分程(水、陰間)”之意,合而为“泉”, 本意为“阴阳一体上下循环”,后固定特指“陰間地下”和延伸而指从地下所出之“水”,故最初的“九泉”、专指阳程延连沿袭、阴阳分隔的“黄泉路”,是专为“黄帝部族首领之死”而指意所造。原始的“九”并非是数字,乃是“阳程延连沿袭”的意指。“白水”地名与“蒼頡墓”、“蒼頡廟”验证了其是第二位率领部族推行“曆日記載法”首领的去世之地。“蒼頡”原本意是“对称日轨点、阳程绕界围绕(蒼)开始延连循环轨变(頡)”的创始启用历法所指。《山海經》和《詩》中都没有“蒼頡”二字合用出现过,《山海經》中只有“蒼玉、蒼黑、蒼文、蒼身、蒼梧”等连用,就是表达“对称日轨点、阳程绕界围绕(蒼)、天干延续点(玉),对称日轨点、阳程绕界围绕(蒼)、轴分绕变、沿连大地变随(黑),对称日轨点、阳程绕界围绕(蒼)、突延交互(文),对称日轨点、阳程绕界围绕(蒼)阳程围增延续、归生穿阳(身),对称日轨点、阳程绕界围绕(蒼)干生天地间、延归围绕(梧)”等意表。《山海經》中仅有“犬頡、多頡”两次出现,是对“延分日轨点(犬)、开始延连循环轨变(頡),天象点替接(多)、开始延连循环轨变(頡)”的表呈。人们追溯性记载传说的“蒼頡”是为“黄帝史官”,其意就是偏向于“依赖君王、开始延阳循环轨变”的臆造。至于“以鳥痕獸跡造字”之说,那是在传说中对“鳥獸”迷离了原始本意,遵从了《说文解字》断尾求生后走样的释义所致。

离开了白水,第三位接替者继续率领部族推行“曆日記載法”,完成着开创新的世界、开启人类文明历程的伟大事业。按照已定路线目标,走到了黄河转向东流处的地方。他们原本就知道黄河转向东流入海处的两岸,就是当时“人类”的最稠密区域,也是如同划分开“風”范围的两镜像一般,其黄河南岸地区是“風”的“東道主”范围,其黄河北岸地区是“風”的“鏡像生”范围。为了“干生延分圍繞、承續軸生交變”地“標”出“風”的“鏡像生”范围起始处,在河北岸筑了意指“風鏡像”的土堆,称为“風陵”的“巽地嶁”。这相同于在疎属山的巽地筑“嶁”絶不是巧合。“陵”原始意指是“延变归附、大地轨变、天象沿袭”,并不是“陵墓、丘陵”的其后延伸。由于不解“蚩尤”是“延分突出、延连轴分围绕延续点(蚩)、阳程延落沿袭(尤)”的记录日阴轨的文字;“女媧”是“孕生(女)孕生统围延归、统归围绕(媧)”的孕生辖统围绕原始本意;“後”是“复生阳沿、归延替生点、天象沿袭”的复制变生天象所指,这三个物象、都是对日落后轨迹的造字记述,因文化断层而迷失了它们的原始本意,故而被诸子百家臆造为三个“神话人物”,此地也就流传下了此三个“神话人物”的神话传说。但是,也都佐证了广大中原地域,被以“太极八卦”划分定位,黄河以北被推行“曆日記載法”的部族划归为“秋風範圍”的日轨镜像处,堆筑“風陵”是为标出“巽地”起始位置的事实。

神话传说一,“風陵”名字是因附近的风后陵而取的。轩辕黄帝和蚩尤战于琢鹿之埜,蚩尤作大雾,黄帝部落的将士顿时东西不辨,迷失四方,不能作战。这时候,黄帝的贤臣风后及时赶来,献上他制作的指南车,给大军指明方向,摆脱困境,终于战胜蚩尤。可惜风后在这场战争中被杀,埋葬在这里,后来建有风后陵。风后陵在赵村东南,高二米余,周围30米,故称风陵关。因唐代圣历元年(689年)在此置关,又称风陵津,是黄河南泄转而东流之地。津即渡口,所以后称风陵渡。

神话传说二,芮城县风陵渡大桥,女娲的陵墓就是风陵渡,女娲为风姓,故称风陵。在风陵渡附近赵村东南,有女娲墓,冢高2米,周边30米。墓前原有明万历三十八年(1610年)重建风后祠及碑记,可惜已毁。

堆筑起“風陵巽地嶁”的风陵渡,成了“曆日記載法”推行范围的“標示”,从此开始了两大范围的分路传播“曆日記載法”,将逐渐形成一呼百应认同归属的态势。

有关巽地嶁、黄帝陵、蒼頡墓、风陵等遗留的历史遗迹,有待炭十四的测年报告以证实。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